《至尊纨绔》小说介绍
穿越重生小说《至尊纨绔》,代表人物顾培风顾图南,演绎关于仇恨和爱情的精彩故事,作者麟寒近期完成编著,主要讲述的是 第14章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,如今既然他打算和顾三爷合作,那么谁才是掌话语权那个自然重要。顾三爷越是想要占上风,他越是不
《至尊纨绔》小说试读
第14章
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,如今既然他打算和顾三爷合作,那么谁才是掌话语权那个自然重要。
顾三爷越是想要占上风,他越是不能让顾三爷占了这上风。
不过顾三爷大概还没有看出这里面的门道,到现在还以为顾培风是不是在打别的算盘,倒是他那大孙子,看顾培风的眼神多了些考量。
顾培风将那盒子打开,里面除了和罗嫣然的书信往来外,竟还有一个账本,上面详细记录着自三年前在顾宅开办私人赌坊以来,顾三爷每月进账,及每月存入钱庄的银两账单。
这时候没有转账这种说法,顾三爷和罗嫣然交易的方式便是他往钱庄一个固定账户存入银两,罗嫣然再去京城的同字号钱庄按照这个账户取款。
在顾培风回来之前,顾宅私人赌坊每月进账少说也有千两,而罗嫣然就占了三分之二的分成。
顾三爷跷着腿,“大少爷,你既然看到了账本,也就知道这赌坊意味着什么,现下你直接把这赌坊给弄没了,京城那边怕是不好交差啊。”
顾培风没答,将全部账本看完后,他心里对罗嫣然的敛财方式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。
将信件和账本重新放回盒子里,顾培风这才说:“三爷的话不是没有道理,不说别的,就只说这每月收入,突然就断了,着实有些可惜。”
顾三爷上下扫视顾培风一眼,“听大少爷的意思,是接受了昨日我的建议?”
顾培风摇摇头,“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三爷有没有想过,若是有朝一日此事曝光,三爷是否能全身而退?”
顾三爷正要回答这算什么问题,就又听顾培风问:“就算三爷能退,那三爷的子孙后代呢?莫不是往后都要与我爹为敌不成?老话说民不与官斗,若将来三爷这一脉想要入仕,你能保证现在这些事绝不会被人翻出来么?”
“你在威胁我?”顾三爷又要发怒。
顾培风却摆摆手,“非也非也,我不但没有威胁三爷,反而正要与三爷献上良策。”
“这赌坊,可以继续开。”顾培风说,“只是却不能经任何顾家人的手。”
顾三爷眉头一皱,还没想清楚这有什么区别,顾长明却是懂了。
“你是要我们转入幕后?”
“正是。”顾培风点头。
顾长明思索片刻,“于我们来说,幕前幕后并无区别,如果大少爷是想要更加谨慎些,转至幕后也无妨,相比起这个,我还是更想知道大少爷那桩生意。”
顾培风手指点了点桌面,“既然你这么爽快,那我也不卖关子了,我要说的生意归纳起来两个字——种地。”
房间里是久久的沉默,好一会儿后,顾培风冷茶都喝完了,顾三爷才终于开口。
他阴沉沉地盯着顾培风,眼里翻涌着杀意。
“大少爷莫不是觉得耍我很好玩?你一个京城来的官家子弟,恐怕连稻谷小麦都分不出,来与我谈种地?笑话!”
顾长明总觉得顾培风应该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,但他思来想去,也实在琢磨不出种地还能够种出个什么花样?
顾三爷抬手拍了拍,大门便在顾培风眼前关上,昨日跟随顾三爷那两个壮汉走进屋子里,摩拳擦掌地逼近顾培风。
顾培风端坐在椅子上,无视那气势汹汹的两个壮汉,不慌不忙地说:“现如今越朝水稻年亩产在一石二斗,就算是产量最高的江南地区,也不过二石左右,且一年只收一季,若我告诉三爷,我能让亩产最低达到五石,且一年两季收成,三爷是否愿意继续听下去?”
顾三爷还未发话,顾长明就先开口。
“退下。”他对那两个壮汉说。
那二人扭了扭脖子,警告地瞪了顾培风一眼,去了门外守着。
顾培风挑挑眉,他原以为顾三爷才是这二人的主子,现下看来怕是他猜错了。
顾长明看着顾培风,“大少爷不妨仔细说说看。”
顾培风于是悠悠道来:“如今粮价在百文一斗,按一户六口计算,每月至少要买一石,一年至少十二石,而越朝授田不足,原本一户男丁五十亩田,实际上能有三十亩就不错了,这三十亩还不包括种桑养麻,牛羊畜牧等,以现今的种田技术,亩产一石二斗都算收成好的,多的是一年下来只有七八斗。”
“由此可以确定,大米买卖会一直有市场,若是我们顾家村能把田种好,种成整个越朝产量最高的田,这银子自然就会滚滚而来。”
“看来大少爷做足了准备,对情况倒是很了解。”顾长明笑了下,却又很快恢复了冷肃,“不过只是种田就能扬名立万的话,大少爷未免想得太天真了些。”
如今市场上米行那么多,种田可不算什么稀罕事情。
顾培风却勾了勾唇,“我既然能提高水稻产量,自然也能提高其他农作物,甚至是水果,畜牧,我要做的可不只是一个卖米的小商户,我要创造一个农业......王国。”
他本来想说农业帝国,话要出口时想起有些字说不得。
“二位可以试想一下,以后皇室指定一切食材从顾家购买,以顾家村为起点,凡顾家出品的一切食物流向全国各地,甚至流向海外西域,成为天下第一商号,如此还不够二位动心么?”
超市农场什么的在现代早已经泛滥,可在越朝却还是空白,顾培风刚才其实有句话还没有说——他要做的,是将整个越朝的农业根基握在手中。
越朝的执政者也好,朝野也罢,现如今都还没有意识到农耕是这个国家的立身之本,因此对农业谈不上重视,在前朝开辟运河后,人们更愿意从事商业活动。
当然,这和现如今的农业技术落后,产量低下也有脱不开的关系。
若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了田却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,但凡脑子正常的人,肯定都要另谋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