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荒年团宠,带领全村在京郊致富》小说介绍
这是一部古代言情小说,讲述了周岁安周楚西在温倾城的笔下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故事。周岁安周楚西天生具备了超乎寻常的天赋,他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追杀和考验。在这个残酷而神秘的世界里,他必须不断成长并寻找真相。“安安的意思是,米太少了,想去买米吗?”旁边的楚氏试探性地问到。见周岁安点头,周母和楚氏面面相觑,正准备说些什么,却听到……令人屏息以待的结局将震撼你的心灵。
《荒年团宠,带领全村在京郊致富》小说试读
很快,逃荒队伍即将越过最后一座大山,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,再走一半便可以达到京城了。
一路上饿殍遍野,许多难民未能走出家乡,便饿死在了路上。
周家村的余粮也不多了,再找不到粮食,走不出大山,也会像其他难民一样,折在半路上。
周岁安一家,原本在灵泉水和小灶的滋润下,皮肤白皙,身材圆润,和周围瘦削的村民们格格不入。
最后周父只好咬了咬牙,断了家里的小灶,当然,周岁安的小灶不会断。
周岁安见此,也只好断了家里人的灵泉水,况且这几天她发现,似乎有什么大东西要来了,等度过这一段时间再拿出灵泉水也不迟。
不过,每天早上例行的太极拳却不会断,二十几天的锻炼下,周家人的体质有了很明显的提升。
周家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,逃荒路上,周家村的逃荒队伍避不可免地经历了多次难民混战,老周家人的体质的提升显而易见。
老周家家里的女眷在混战的时候,甚至用锄头砍伤过几个难民,实在是令其他村民艳羡。
村长受不住村民们的恳求,求到了周父这里,周父自然无法替周岁安做决定,只好看向一旁光明正大听两人说话的小闺女。
周岁安也有自己的考虑,逃荒的难民越来越多,自己的精神系异能目前处于最初状态,总有耗尽的时候。
家里这么几个人,总会有顾不上的时候,况且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和了解,周家村大部分的村民们还是很淳朴的。
教授给他们强身健体的太极拳也是有一定好处的,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家人的安全。
所以在周父和村长看向自己的时候,立马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,“可以哒,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平时都很照顾我,我愿意教他们。”
村长得到肯定的答复,不再多留,回去告诉了其他村民,村民们对老周家充满了感激。
于是,第二天一大早,逃荒路上一些新的难民便发现一大堆人聚在一起,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,整齐地做着一些令人陌生的动作。
而且领头的竟然是一个小女娃,新难民们一脸疑惑,看了几眼就干自己的事去了。
而后面一路远远跟着周家村的其他难民,其中几个聪明的人,会时不时地偷偷跟着学习,周岁安其实早就发现了,但没有制止。
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。
只要后面的人安非守己,不对自家人不利,周岁安不会多加干预他们的事。
周家村的人经过锻炼,体质有了明显的提升,不过由于粮食不多,天天吃不饱肚子,在逃荒路上也不算太过显眼。
太阳下山之前,逃荒的难民们终于跨越了最后一座大山,众人难掩激动的心情,在山脚下安顿下来。
周家村的几个村民看着自家仅剩的几个葛根,不由得唉声叹气,已经尽可能的省着吃了,可葛根还是见了底,再加上前几天在山里发现的仅有的水也快没了,再这样下去,迟早会饿死的。
难民们一堆一堆地聚在一起,周家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则是将老弱妇孺围在一个大圈里,时刻警戒着。
剩下的青壮年在村长和周父的带领下进山寻找能吃的食物,周岁安自然也在其中。
只要是能入口的,即便是干黄干黄的野菜,也被几人连根拔起,众人如秋风扫落叶般雁过拔毛。
周岁安跟在周父后面,暗中使用精神力,没想到真的有意外收获。
周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,企图找到能吃的东西。
忽然感觉到衣角被轻轻拉扯,低下头看去,关切道:“安安,怎么了?”
周岁安自然而然地拉着周父向着发现土豆的地方而去,同时不忘小声说道:“爹爹,我发现了能吃的东西,快跟我来。”
周岁安看着熟悉的土豆叶子,土豆叶子已经干枯的不像样子,一碰就碎,但庆幸的是,土豆长在地底下。
周岁安拿着一根小棍,轻轻一戳,一串小土豆露了出来,个头不大,但胜在量多。
周岁安让周父去把一起出来的其他人叫过来,自己则偷偷的在这一片土豆地里撒了一丢丢灵泉水。
当然,考虑到干旱的情况,周岁安只撒了一点点,有了灵泉水的滋养,土豆的个头会大很多,却不会太过显眼。
不一会儿,周父便带着其他人回来了,村长年龄大,见识也广,见到周岁安手里的东西,惊呼道:“这不是地蛋吗?这可不能吃,有毒。”
周岁安听到村长说有毒,立马知道是什么情况,将一颗完整的土豆展现在众人眼前,镇定地说道:“这种的没有毒,发芽的土豆才有毒。”
闻言,村长从周岁安手中接过土豆,看了良久,才说道:“好像是不太一样,那个有毒的地蛋上面有芽。”
周父自然相信自己闺女的话,在接收到周岁安的眼神暗示之后,跟着附和,“这个我在书上看到过,没发芽的土豆能吃,发芽的有毒,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点。”
周父这个童生的话还是很有力度的,村长听到周父说是书上看到的,一脸欣喜地夸奖道:“读书真好啊,书里还有这种东西,读书就是有用,等安定下来,家里攒钱也要送两个孙子去读书。”
后面几个家里有孩子的村民也跟着说要送孩子去读书,今天发现这个能吃的东西,多亏了文叔书读得多。